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未来短期内我国“类通缩”的状态可能仍将持续2-4个月(不排除出现极短期的CPI为负现象)。一是外部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回落,二是猪肉产能去化较缓,短期难以看到明显反弹。三是耐用消费品仍将保持弱势,拖累核心CPI的回暖。四是未来几月对应去年基数仍然偏高,会压低CPI同比增速。
不过以上因素预计在四季度将逐步改善,从大方向看我国“类通缩”现象将出现边际好转,届时我国CPI有望小幅回升,PPI降幅则有望自下半年开始明显收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同比上涨0.2%,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1.0%,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上涨0.9%。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8%。
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3%,环比下降1.1%。1~5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5月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符合市场预期
猪肉弱周期与季节性供给充沛推动食品价格回落。5月猪肉价格继续保持底部弱势,但环比2.0%的跌幅已连续数月持续收窄。一方面天气回暖导致肉类需求回落,另一方面龙头企业规模化生产导致产能去化进程放缓,猪肉价格仍处在长周期中的磨底阶段。牛羊肉在进入淡季后价格分别环比下降0.9%和0.4%。蔬菜价格在5月中旬见底回升,但全月平均仍低于4月,环比下降3.4%。水果价格自季节性的顶部回落,较4月环比下降0.3%。粮食、食用油、蛋类、奶类价格也均环比回落。
整体看5月食品受季节性供给充沛因素影响,价格环比下降0.7%,但降幅低于历史平均5月的淡季水平,受此影响本月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回升至1.0%。
能源价格环比小幅回落但跌幅收窄。5月国际油价受全球经济放缓预期影响保持低位振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4月末、5月中两次下调,CPI中的能源分项环比回落,交通工具燃料和水电燃料均环比下跌0.2%,但其中交通工具燃料环比跌幅明显收窄。
核心CPI仍处在偏弱区间。5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持平,同比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0.6%。节日因素消退导致的服务品价格回落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价格保持弱势是主要原因。
耐用品价格保持环比回落。“耐消三大件”中,家用器具环比下降0.6%,为连续第二个月环比回落,近期房地产市场复苏受阻,影响了家具家电的需求回暖。交通工具环比下降0.4%,5月汽车销量在前期降价促销和节日影响下出现了回暖,因此从环比价格看降幅较上月收窄。通信工具环比下降0.8%,降幅较上月扩大,居民对通信类消费品的需求仍显不足。
其他消费品整体回暖。衣着价格在上月出现反季节下跌后,本月重回环比上涨0.4%;中药环比上涨0.6%,西药环比下降0.1%;由于整体生活用品与服务大类价格环比持平,若剔除家用器具的下降影响,可以判断家庭日用快消品价格已转为环比上升。
服务类价格因节日因素消退出现环比回落。5月服务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9%。节日过后旅游服务下降是主要原因,5月旅游价格环比下降0.6%,飞机票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均下降7.2%。其他服务表现平稳,除通信服务环比小幅下降0.1%以外,家庭服务、邮递服务、教育服务环比均持平,医疗服务环比小幅上涨0.1%,其他用品与服务环比上涨0.2%。
整体看,5月CPI同比小幅回升,符合市场预期。其中食品季节性回落但环比降幅收窄,能源主要受国际价格传导保持低位。节日因素消退导致服务类商品价格回调,耐用消费品保持弱势,市场期待的核心CPI回暖仍需等待。不过家庭快消品以及除旅游外的其他服务业表现稳健,对CPI形成了支撑。当前供给充沛和需求“稳而不强”是主要特征,需要政策继续保持促内需的力度。
5月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基本符合预期
5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预期、美国债务上限担忧等负面冲击下整体保持低迷,原油、天然气价格保持低位振荡,主要金属价格普遍回落。国内工业品价格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传导影响,另一方面受外需持续回落影响保持整体弱势。
生产资料上游压力大于中游。5月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1.2%,同比下降5.9%。其中,采掘类环比下降3.4%,降幅有所扩大,从结构看能源和黑色金属降幅较大,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分别环比下降2.1%、5.2%和3.9%,有色与非金属采选业降幅相对温和。原材料价格环比下降1.5%,其中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化工原料类环比降幅较大,化纤、塑料和非金属降幅相对较小。加工类价格环比下降0.9%,通用设备、汽车制造、其他运输设备、电子设备等降幅相对温和。
下游生活资料环比收窄,除耐消品外需求有一定企稳迹象。5月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较4月收窄0.1个百分点。食品环比下降0.3%,较4月降幅收窄,一般日用品转为环比上涨0.1%。衣着类环比下降0.1%,耐用消费品环比下降0.4%,两者增速均较上月回落。
5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3%,降幅超出厂价格0.7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低于PPI同比。环比下降1.1%,降幅也高于PPI环比,反映上游价格下行压力更大,有利于企业盈利改善。
整体看,当前PPI呈现继续探底趋势,且价格呈现上游弱于下游,生产资料弱于生活资料,耐用品弱于非耐用品等特点。外部通胀缓解带来的上游成本下行压力逐步向下传导仍是主要因素,下游除耐用消费品外的需求端则有一定企稳迹象。
通胀展望:“类通缩”还会持续多久?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整体偏弱,出现“类通缩”特征,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外部通胀压力持续下行。当前各国普遍收紧货币政策超过一年,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步体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全球通胀由高点回落也持续半年以上。从欧美国家通胀形势来看,目前通胀下行趋势逐步由前期的能源食品向核心通胀传导,未来仍将保持下行态势。因此我国通胀面对的外部压力在不断减轻。
二是以猪肉、鲜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在周期性、季节性上表现偏弱。其中猪肉价格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下跌,从周期看源于前期猪肉产能的提升。同时,尽管当前猪肉价格持续低迷,但在规模化养猪趋势和市场对未来价格仍有期待的情况下,产能去化不及预期。鲜菜方面,今年以来天气晴好,叠加季节性因素供给充沛,也使得菜价保持较低水平。
三是核心CPI中消费品和服务品出现分化。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其中服务业和线下消费成为主要动力,但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疫情导致的“疤痕效应”仍然存在,再加上失业率尤其是青年人口失业率有所反弹,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受到干扰。此外,也有房地产复苏偏弱导致建材、家具、家电等需求放缓,汽车购置税减退和前期刺激政策导致需求提前释放等扰动因素。
未来短期内我国“类通缩”的状态可能仍将持续2-4个月(不排除出现极短期的CPI为负现象)。一是外部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回落,二是猪肉产能去化较缓,短期难以看到明显反弹。三是耐用消费品仍将保持弱势,拖累核心CPI的回暖。四是未来几月对应去年基数仍然偏高,会压低CPI同比增速。
不过以上因素预计在四季度将逐步改善,从大方向看我国“类通缩”现象将出现边际好转,届时我国CPI有望小幅回升,PPI降幅则有望自下半年开始明显收窄。
本文编辑: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