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古刹梅花为啥这么俏
2023-03-08 10:09:24 极目新闻

一入三月江南春。每逢此时,湖州铁佛寺内默默伫立的两株古树红梅俨然成了远近闻名的“浙里网红风景”。有网友赞叹,梅花开的时候,铁佛寺可能是江南最美的寺院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梅花盛开时节,铁佛寺人气飙升,迎来一众赏梅、访古、参禅的客人。除了湖州本地市民,来自杭州、上海、苏州、南京等附近城市的游客纷纷赶来,还有人从深圳、北京等地乘高铁过来,只为一睹这两株古梅的风华。更有摄影团队早上5点就蹲守在寺门前。着汉服或唐装的姑娘们执卷拂袖,引来了近乎全方位的镜头捕捉;偶有僧人穿过庭院,更是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快门声。

论面积,铁佛寺仅有2500平方米;论景点,周边不乏种梅、赏梅之地。“年年岁岁花相似”,在众多梅林梅海中,这里的红梅究竟有何魅力,让人流连驻足?

红梅只有两株,身份却不一般。这两株梅树大约栽种于民国时期,为野树移栽,已有百来年树龄。世间梅树多,六瓣梅却少。铁佛寺古梅每朵花皆为六片花瓣,且为红色,故而异常稀有可贵。六瓣梅与雪花同瓣,更多了一份诗意想象。

两株古梅立于正殿前。古梅树干苍劲虬曲,清奇遒劲,古意至极;其花色泽浓郁,花盛时节远远望去,嫣红密密匝匝,如云雾般遮了过来。

同样都是梅花,北京故宫的梅花是红墙黄瓦下的暗香疏影,南京梅花山的梅花是漫山遍野的繁花似锦,苏州香雪海的梅花是窈无穷际的花枝纷披,湖州铁佛寺的梅花则是云蒸霞蔚的双株相映。梅花暗香丝丝绕绕,袅袅回回,微风吹过,落英缤纷,如梦如幻。

铁佛寺的梅花之美,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古、奇、灿、意。

一是古。这两株红梅至今已有百来年的树龄。岁月给它们增添了沉静的力量,使得它们高大茂密,枝干粗壮。仔细观之,两株红梅一如游龙嬉戏,一似凤栖梧桐,姿态各异、动静相宜。

二是奇。六瓣梅花背后有一段古时的凄美爱情故事。据铁佛寺的义工们讲述:江南一对青梅竹马的年轻男女相恋,后男子应征从军,待回到家乡却得知女子相思成病已香消玉殒,悲痛不已。后经得道高人指点寻到象征着圣洁的六瓣梅树,将女子衣冠埋于六瓣梅树下。

三是灿。铁佛寺的梅花是红梅,从不吝啬自己的美,每到花季便开得灿烂夺目,远远望去仿若两片升腾聚集的红色朝霞。它不同于江南惯有的温柔内敛,而是一开花就怒放呐喊,呼唤着春天的来临。

四是意。据说,苏东坡一生爱梅,曾遍寻六瓣梅树,却苦寻不见。于是写下了《西江月·梅花》以为纪念:“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立于铁佛寺的六瓣古梅树下,久远的历史、动人的传说在沁人的幽香中穿越了古今,彰显着美景与哲思的交融,呼应着浙江的江南诗意和浪漫情怀。这大约也是铁佛寺红梅为人们所爱的缘由之一。

古树红梅与千年古刹这对组合,带来的人文想象令人沉醉。

据清代同治《湖州府志》记载,铁佛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502-519)年间。1963年,铁佛寺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一座古迹来说,岁月流转中,能够经受住风雨侵蚀实属不易。铁佛寺仿佛一个见证历史的长者,今天依然能够在原址保留自己的风华。

图源:网络

这座具有1500年历史的古刹,围墙不高,周围被大型商场、写字楼、医院和餐饮店环绕,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殿前古梅,花开花落。在冷暖、晴雨、晨昏的交替中,怒放的花色不仅“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且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年花期很短,千年时光却很长。当我们走进寺内,抬头看的是正在怒放的梅花,脚下踩的是静静沉淀的古朴气韵,在这里心能静下来,脚步能慢下来。

网友留言道:“在这里,不经意转身,又是一处风景。”当人们漫步其间,历史与现实仿佛在这一方天地重合,拂面的春风自廊道送来梅香和梵音,莫名的宁静和喜悦自心田涓涓流淌。

铁佛寺古红梅的“出圈”,体现了人们在与自然美景的相融中寻觅心灵安顿处的人文期冀。人们爱这里的梅花,爱她带来的审美意境,爱她蕴含的人文气质,爱她光风霁月的品格。

这些年,互联网的人人分享、快速传播机制让铁佛寺的红梅难以再低调下去。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和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使铁佛寺古红梅为越来越多人熟知,可以说成了江南梅花的最佳代言。

摄影师们往往对美最为敏感,又最为苛刻。恰恰是他们,抢先捕捉到铁佛寺里这抹“造化钟神秀”的天然之美。前些年,花期一到,就有二三十名摄影发烧友前来取景。事实上,早在爆红网络之前,铁佛寺红梅就已经成为摄影圈的宠儿。

新媒体平台为两株红梅带来了更广范围的关注,铁佛寺开始成为一些旅行社导览的必去一站,不少摄影俱乐部还将这里作为组织摄影活动的固定地点。铁佛寺工作人员说,他们常会不经意间在“央视新闻”“谁最中国”等各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配图中发现六瓣红梅的身影。

各地前来的游客多从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获知信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着传统服饰,走进古刹,在红梅、黄墙、黛瓦相互掩映中,定格最美的瞬间,再发到社交平台上。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发声筒、个个都是“播音员”,热爱美、热爱分享成为网民的普遍习惯,也让铁佛寺古红梅的美名越传越远。

可以说,独一无二内容+专业水准拍摄+社交平台指数级传播,铁佛寺红梅从小众走向大众也就不难理解。

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曾提出“恋地情结”,解释人与空间环境的内在纽带。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如何爱上日常生活以外的另一个地方?始于传播,陷于内涵,终于情感——这或许就是铁佛寺红梅的“出圈之道”。

(来源:浙江宣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相关新闻: